市場環境及競爭策略

台灣金屬製品產業的現況

面對全球貿易壁壘明顯,難以加入,無法參與享受租稅優惠,導致對內需積極做成本控制,對外需創造價格以外的競爭優勢(如:高客製、高品質、短交期)。

全球經濟板塊移動趨勢,歐美國家因降低成本壓力,早期向台灣、中國等下單,現轉向東南亞地區,因此臺灣面臨訂單縮小及外移,更需迎合少量、多樣、交期迅速的趨勢需求。

中國及新興國家隨著產業製造經驗累積與經濟批量條件,加上品質逐步改善,以低價往中階市場擠壓,臺灣被迫往高階或數位製品發展。

台灣勞動人口逐年下滑,老師傅經驗無法傳承,且新興國家以低廉土地及勞動成本吸引產業海外設廠,致使訂單流失,台廠面臨存亡危機。

那該如何去做?

「質」與「量」的提升

台灣金屬製品業的競爭關鍵

提效競爭趨勢

擴大訂單接單規模+縮短交付時間=企業利潤增加
金屬行業的競爭趨勢!

業內都是一般是60天交貨,能力強的45天交貨,但客戶希望35天交貨。所以一定需要提前備置庫存才有可能應對市場,這無形也提高了行業門檻。

 

利潤越來越薄,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(研磨/拋光-導入手臂)成熟市場材料成本將會佔據產品生產成本的50-60%;只有具備一定規模效益後才能生存並盈利;擴大規模必須接到更多的訂單,更高的訂單交付率,提高更多客戶的滿意度。

 

發展目標與核心能力

以更短的交付時間與成本控制
來面對智慧化與品牌經營